web
counter
Skip to main content

2 桃花影落醉紅塵 之 滿城風雨誤才名 葉左肇

第二回:一紙科場風波起,滿城風雨誤才名

玉堂金榜夢方成,誰料飛花亂世名。

才子文章天上有,奈何一劫困浮生。

話說唐伯虎中得應天府解元,時人皆曰「唐解元風華冠絕」,其文章風骨不拘時格,才情橫溢,筆落驚雲。當時主考官陳鳴野亦私語門人:「此子若不登第,天理難容。」伯虎遂乘勝追擊,擬於次年上京應會試,博取進士,步入翰林。

豈料天不假年,人不由己。正當唐伯虎赴京前夕,忽有密探自京中來,捕吏突入唐府,出示公文,言其「涉嫌與考官通謀,偽中解元」。唐父廣德大驚失色,唐伯虎更是啞然莫名。經縝密盤問,方知事起於同榜一人——徐經。

原來徐經本為南昌巡撫程敏政之門生,為求中舉,託其師於應天府上下打點。不意牽連甚廣,波及同場多人,唐伯虎雖無絲毫干涉,卻因與徐經私交、並曾借書一閱,被列為「疑似共謀」。

伯虎被羈押獄中三日,心如死灰。夜間不眠,臥於獄草,口占絕句自況:

夢裡功名三十年,一朝筆禍抵黃泉。

誰知江南才子血,換得青天一句冤。

 

三日後,刑部定案,徐經被革籍流放,唐伯虎則「革除解元名號,永不得應試」。是年秋,風冷如刀,伯虎釋放歸家,蘇州街巷早已傳得沸沸揚揚。

親朋避之如瘟,門客散去,昔日稱兄道弟者,皆失聯音信。父廣德羞憤成疾,不久便撒手人寰,伯虎披麻戴孝,哀痛至極,自此心志如灰。

祝枝山得訊,親來弔唁,見伯虎形銷骨立,兩人把酒而泣。祝枝山道:「兄之才,當冠百代,今竟為腐儒所害,豈非天妒英才?」

伯虎苦笑曰:「伯虎自幼懷策馬青雲之志,今日一夢成空,唯有畫筆尚在,與我為伴。江南風月,尚可留情,無需官途。」乃於江邊題詩一首,寄情山水:

一自功名斷,胸中塊壘消。

舉杯邀月影,落筆寫離騷。

江上桃花笑,舟行畫裡飄。

人間多少事,不過夢中潮。

 

從此以後,唐伯虎棄仕從藝,隱於畫中江湖,筆為舟,詩為酒。也正是這場風波,令他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才子之路。

唐寅實於弘治十一年中應天府解元,次年因「科場案」受牽連,革除功名。據《明史藝文志》與《唐寅年譜》,當時雖無實證,然朝廷為整肅場風,寧殺錯不放過,令唐寅一生不得復舉。且看他如何在畫卷詩詞中重生,又如何於風月江湖間,譜寫一曲不朽傳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