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
counter
Skip to main content

1 桃花影落醉紅塵 之 蘇城唐門詩書第 葉左肇

 

第一回:蘇城唐門詩書第,才子初顯筆如神

才子風流世罕雙,筆花落紙起秋江。

桃花庵裡歌聲遠,夢裡功名一筆藏。

 

 

話說自古江南出才子,尤以吳中為盛。蘇州城外,有地曰桃花塢,水繞山環,煙霞萬頃,為江南名地。其地有唐氏一族,世傳書香,主名廣德,乃當地名士,婚娶嚴氏,育有一子,乳名阿虎,字伯虎,後自號六如居士,是為後來的唐伯虎。

此子自幼聰慧,甫三歲,能誦《詩經》;五歲,習字便模仿歐陽、顏真卿之筆。七歲臨帖,筆力老辣,已非童子筆。其父見之,常對客讚曰:「此兒他日,必不在我下。」

伯虎幼而穎悟,尤好詩詞歌賦,讀書不倦,性情灑脫,不拘小節。最喜者乃繪事,一枝畫筆,便可使春水蕩漾,秋山遠岫,仕女顧盼,風姿綽約。鄉中士人無不稱奇,言其「筆可傳神,詩能動骨」。

時至十歲,已能對詩作賦。其父廣德為試其才,出上聯曰:「雪壓梅枝低作舞」,伯虎略思片刻,對曰:「風搖竹影亂如詩。」座客皆驚。時有文士祝允明(即後之祝枝山)聞之,特來拜訪,二人一見如故,遂結金蘭之好。

唐、祝並稱「才子雙絕」,遊於市肆樓臺,詩酒為伍。又與徐禎卿、文徵明交游講學,號「吳中四才子」。其時唐伯虎年方弱冠,貌俊如玉,語帶風流,蘇城中無數閨秀、歌姬皆對之傾心,然伯虎心高氣傲,未肯輕易動情,常曰:「文章畫筆,自可娶紅顏,何必問門第?」

卻說唐伯虎年滿二十,便立志科舉。其父本欲子承父志,博取功名,光耀門楣,遂延蘇城名師指授。伯虎潛心苦讀三載,終於弘治庚戌年間,應試南京,文詞絕倫,獲主考欽點為「應天府解元」,一時名滿南畿。蘇州親友爭來賀喜,父母歡喜不已,家中張燈結彩,四鄰傳頌不絕。

唐寅生於明成化六年(1470),本為書香門第,自幼聰穎,尤長詩文書畫。據《明史》與《唐伯虎年譜》,其於弘治年間中應天府解元,後因科場案牽連,一生不仕,轉而以畫自養,為江南才子之表徵。然俗語云:「福兮禍所伏。」正當唐伯虎風頭正盛之際,一場風波,卻悄然來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