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
counter
Skip to main content

3 桃花影落醉紅塵 之 桃花庵裡釀詩魂 葉左肇

第三回:江南煙雨棲畫夢,桃花庵裡釀詩魂青雲夢斷水東流,筆底風煙寫自由。

身世沉浮皆入畫,桃花庵下醉春秋。

自從唐伯虎罷歸蘇州,昔日門庭若市,如今門可羅雀,家人凋零,親友避之,冷眼如霜。雖有祝枝山、文徵明時相探望,然人情淡薄,讓唐伯虎心灰意冷。

然世間萬物,枯亦有花。伯虎雖無功名之路,卻得天地之情。於是他挈筆江南,四處遊歷,或訪山寺古剎,或宿江舟小棹,春看桃花,夏臥荷塘,秋賞楓林,冬對雪竹,一筆在手,便是世界。

某日行至太湖之畔,見煙波浩渺,漁火點點,遠山如黛。伯虎拈鬚自語曰:「既無青雲可上,不若筆墨為伴,與江湖為伍,亦快哉!」

後數月,唐伯虎在姑蘇西南之桃花塢,見一處幽境:桃花夾道,竹籬茅舍,清泉環繞,鳥語花香,竟似畫中所出。問之村人,乃一荒廢草庵,舊名「桃花庵」,無人居久矣。伯虎心喜,出資購之,清理其地,親手植桃,親題匾額,自號「桃花庵主」。

庵中陳設簡陋,一几一榻,一琴一畫。伯虎日間對山水作畫,夜來對月吟詩,自製桃花酒,自釀詩草如花雨。時有鄰村童子見之,驚問:「老伯何不求仕?」唐伯虎笑而不答,命童子背誦詩曰:

桃花塢裡桃花庵,桃花庵下桃花仙。

桃花仙人種桃樹,又摘桃花換酒錢。

酒醒只在花前坐,酒醉還來花下眠。

半醒半醉日復日,花落花開年復年。

若將世人比我賢,且看世人皆夢顛。

此詩流傳江南,竟被傳唱於酒肆市井,人人皆言:「桃花庵主者,世外之仙人也!」

其後伯虎所畫人物、仕女、山水,皆有神韻。尤以仕女圖最為動人,眉目含情,姿態婀娜,似能言語。文徵明曾觀其《秋水芙蓉圖》,歎曰:「觀子之畫,如見人間仙子臨水而立,非筆為也,心為也。」

伯虎自知身世已斷仕路,遂以筆墨為身、山水為家,遊於畫外,行於詩中。

落第雖非志,丹青亦自高。

蓑煙江月遠,一笑萬重濤。

唐寅中年後隱居蘇州,實有「桃花庵」之號,自號「六如居士」,出自《金剛經》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」,六如即夢、幻、泡、影、露、電,表其人生之悟。其詩畫尤於此時達至高峰,仕女畫風格獨樹一幟,後世畫家如費丹旭、任頤等皆受其影響。欲知唐伯虎如何與紅粉知己相逢,請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