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
counter
Skip to main content

64 岳影江湖 之 十年之約 葉左肇

 

第六十三章(終章):十年之約

十年,倏忽而過。

江湖風雲變幻,朝堂幾度更替,金人退守燕雲,北境戰火漸熄。那場始於十二道金牌的冤案,如今早已寫入史冊,岳飛之名,與「忠」字共存,鐫刻廟堂、流傳萬民。

而當年十三子,散入江湖,各為其志。

丁芷寒成了西南義軍領袖,號「寒月將軍」,駐邊十年,平寇鎮亂;荊無夜則隱入塞外草原,化名為商旅鏢頭,時時奔波於宋遼之間,傳遞密諜,護疆衛國。

雲疏玄入宮為相,輔佐新君,整肅朝政,卻從不居權,不議黨爭。

風子凌浪跡五湖四海,行俠仗義,自號「酒劍仙」,提壺踏歌,不問紅塵。

至於阿策,自當年觀政殿別後,便如人間蒸發,無人再見其蹤。有人說他歸隱山林,有人說他死於密謀刺客,但更多人相信,他仍活在江湖的某個角落,只是不再出劍。

直到十年後的那日,江南清江鎮。

鎮外有一座破舊的茶棚,今晨卻坐滿了來客——或布衣、或甲胄、或白髮蒼蒼、或少年氣盛,卻都不言不語,只靜候朝陽初升。

忽見遠方塵起,一人策馬而來,身披舊裘,背一劍,手握殘卷。

「十年之約,策來遲矣。」

風子凌笑著舉杯:「不遲不遲,你這酒友,總愛壓軸登場。」

眾人皆起身,十三子重聚,笑中有淚,淚中有劍。

阿策坐定,攤開手中殘卷,正是那年兵策之一,邊角已褪色,卻仍字跡清明。

他淡聲道:「十年前,我等為雪冤而戰;十年後,我欲將此策焚盡。」

眾人一怔。

「此策記的是兵,不記民;記的是殺敵,不記安世。今日太平可得,此策便當焚。從此,江湖任俠,廟堂任官,不再有當年陰霾。」

他將策卷置於火中,紅焰吞紙,灰飛煙滅。

風中,有人低聲吟道:岳侯英魂照乾坤,策子遺志付煙雲。不為帝業爭天下,但願蒼生少戰塵。

陽光灑落茶棚,十三子舉盞而飲,不再言國仇,不再論兵機,唯談詩酒與江湖。

遠山蒼蒼,江水悠悠,一段血與火交織的傳奇,自此畫上尾聲。

但江湖未老,忠義不滅。

若乾坤再亂,誰說——「岳影」,不會重現?

 

-本故事完-

-本故事純屬虛構,並與史實不符-

 

滿江紅

怒髮衝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

抬望眼、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

莫等閒、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
 

靖康恥,猶未雪;臣子恨,何時滅?

駕長車、踏破賀蘭山缺。

壯志飢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

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!

 

當年忠魂,終於雪恥;

江湖故人,各散天涯;

策焚志在,劍歸無聲。

然「滿江紅」未斷,「岳影」永存。

 

《岳影江湖》終篇

鐵血寒光,霜刃冷、天心難測。

問古道、幾人歸去,幾人如昔?

十二金牌催影斷,一策忠魂留骨白。

嘆江山、最怕是人心,不堪識。

 

誰記否,臨行誓?

誰守得,十年約?

對殘碑斷甲,舊營孤壁。

燼火焚書無悔語,東風猶送梅花色。

但從今、不負我胸中,一腔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