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丘詩魂 之 詩魂無歸
第十章:詩魂無歸
人死而詩不死,詩滅而意不滅。意者,天地之氣,寄乎一筆之端而長存。石湖之畔,夜色沉靜。風過蘆葦,月影如銀。碑在風雪之中,孤立無聲。忽有一縷青煙,自碑字縫間緩緩升起,似有筆墨之香。
那煙漸化為人形,衣袍飄然,神色恬淡。正是高啓之影。
他靜立湖邊,目光悠遠,彷彿隔著百年,看見了自己尚在的書案、燈火與墨痕。
「此處,仍是石湖也。」他低語。
風應聲而來,竹影婆娑,似舊友輕喚。
遠處傳來讀詩聲,少年們誦著他的〈金陵懷古〉、〈登金山寺〉,聲音在夜空中迴盪。
高啓微笑:「詩在人間,我便未亡。」
他緩步而行,腳下無跡。走至湖心,水光與月光交融。
他俯身看水,見自己倒影如煙,輕嘆道:「昔日之我,已化風矣。」
忽聽一聲長吟,自遠山傳來。
那聲若來自雲端,又似自心底響起:「江山誰主問無期,萬古興亡總一詩。」
高啓抬頭,見天上流雲如紙,星光如墨。
他伸手一揮,萬里雲端化為巨卷,筆影如龍,墨跡如雨。
那筆畫的不是文字,而是山河、風、樹影與月色。
他低聲喃喃:「詩,不在言中,而在天地之氣。若詩未盡,我便長在此間。」
漸漸地,風靜了,水止了。
高啓的身影如煙散入月色,化作無數飛白的墨點,落入竹林。
每當風動,竹葉摩擦之聲,便如細細詩句:
「青丘不滅,詩魂無歸。」
年深歲遠,世人早忘王侯姓名,卻仍能背誦「白下驛邊」之句。
文人過石湖,輒焚香一炷,拈花一瓣,低聲誦曰:「風月無邊皆有主,詩心自古不曾休。」而當月上中天,湖光如練,竹影如琴,有人似見一襲青衣人立於遠處,手中持筆,微微一笑。
那笑中無怨、無恨、無塵,唯有一縷永不息的清光。
「風過石湖聲未盡,月臨青竹影猶新。
千秋若問詩人在,一筆煙霞是我身。」
高啓,吳郡人,性高介而文辭清峭。少以詩名,長以直諫得罪。其詩清麗而不弱,悲壯而不濁,真所謂「以才喪身,以詩全命」者也。
士林或譏其不避禍,然觀其行止,非不知禍,乃不願屈筆以求生耳。是故死之日,其文始生;生之時,其志已死。
自古文人與權勢相對,能以血為墨者,唯屈原、高啓二人。屈沉於汨羅,高斷於午門,然其魂皆長於風中,故曰——「風過竹而詩生,雪滿碑而人永。」